![]() |
|
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师生共成长——荷塘小学“小荷课程建设”如约召开 > 正文
袅袅咖啡香,玲玲钢琴声——11月27日荷塘小学“小荷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寄宿部多媒体教室如约召开。
周慧珊副校长组织召开本次会议
会议第一板块:“小荷课程”工作建设回顾
“课程是学生学校生活全部内容的总和。
课程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学习空间灵活
课程不一定要有老师教——课程主体多元
课程不一定要用教材——课程形式丰富
课程不一定要考试——课程评价多样
课程一定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最有力的证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段对课程精准定义的话语中,会议徐徐拉开帷幕。主管学校课程建设的周慧珊副校长回顾了本学期课程建设走过的足迹:从8月的课程核心团队招募,到9月组建课程核心团队,开展课程研讨会,制定课程工作计划,深入各学科课程教研;10月核心团队围绕小荷课程统整逻辑、整体构架、设置计划、工作推进进行研讨,语文、数学、科学编写的校本读物完成初审……核心团队成员们一直在为学校课程建设发光发热。
核心团队成员认真参会和研讨
杨叶丛校长到会指导
接着,周副校长带领带领大家重温了“小荷课程”框架体系,并对学校开学至现在所做的养正课程、人文课程、健康课程、艺术课程、实践课程、科学课程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课程,都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都是一段精彩的历程。怎样才能彰显活动的价值、意义?怎样才能打破学科壁垒,进行深度挖掘和提升?这是下一步我们所思考的。
会议第二板块:《小荷课程指导纲要》专题研讨
周副校长对《小荷课程指导纲要》初稿进行解读并组织全体核心团队成员展开热烈的讨论。教研室唐晓瑾主任和凌亚主任分别做了精彩发言。唐主任说:“这个课程体系是庞大的,真正的学习在会后,需要慢慢消化。从这次会议中我意识到,课程不仅仅在理论中,更在实践中,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具课程意识,努力在实践中开出课程之花。”凌亚主任结合自身实践、自身所学,对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设置文化课程,语文学科要多开展朗诵、讲故事、书法等相关活动,为课程服务。我们需要统整思想,上要表达国家意志,下要展示学校特色,这注定了这条路会不轻松,也会不平凡。
唐晓瑾主任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凌亚主任对课程建设交流想法
会议第三板块:首届优秀课程成果评选工作动员和布置
围绕即将进行的首届优秀课程成果评选活动,周副校长进行了布置和说明,她建议大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她以自己所做的幼小衔接课程为例,细细地告诉大家如何提炼自己在平时实施的课程,将理论形成可操作性的行动,以构成小荷课程一块块奠基石。
核心团队教师交流研讨
从团队建立初始,到现在“小荷课程”课程体系的落地,一次次会议,一次次讨论学习,何尝不是课程,课程本在课程之中。我们相信:没有独立于教育之外的生活,也没有独立于生活之外的教育,我们的小荷课程立足教育、立足生活,定会让师生共同成长。
(图:王倩倩 文:汤炯 )